2020年是一个极为不容易的一年,上半年的疫情使得我们的大一下半学年在网课中开始,在网课中结束。用尽所有的等待盼来了大二的上学期,一开学就收到学校沫若学院的选拔通知,报名、初试、复试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在全校同学中产生了100名幸运的宠儿。一学期以来沫若学院的四个班级在王辉校长的带领下,众多老师的付出中,百名同学的努力中,顺利的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各个班级的同学都在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中领悟到了不一样的心得体会。
人文英才班
本学期沫若学院人文英才班一共开设了两门课程,分别为刘克稳教授负责的创新思维和彭红利老师的英语电影视听说。邀请了武汉大学三位国内知名教授为人文英才班学子进行授课。
两门课程着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在合作中思想碰撞,在实践中寻求创新,明白学习不局限于书本,更应该去辨证的思维去理解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英语电影的赏析,口语表达的训练,英语电影的配音训练,不但让我们的英语口语表达得到的很好的训练,同时也让我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课堂生动活泼,老师同学交互频繁。
我们已经在沫若学院度过了一学期的时间,这学期我们遇见了许许多多大咖级别的老师,优秀勤奋的同学,班级氛围和谐友好,学习氛围浓厚,我相信,我们人文英才班的同学通过沫若学院的培养,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理工卓越班
转眼间,在沫若学院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了。各位老师、同学见面仿佛还在昨天。
理工卓越班聚集了六个学院二十多名同学。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还记得第一节课是由班导师曹老师为我们上的《专业德育与个人修养》。曹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作为一个科研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与修养。科研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踏上征程的准备?是否已经抛去了功名利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堂课,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接下来一学期的学习是各个领域的专业老师为我们带来多方面的专业课程,虽然和每一位老师见面也就只有一两次,但是他们都是谦逊的,和我们像朋友一样交流。当探讨到话题时,我们总是很随意的交流,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对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同,没有什么答案是绝对的,正是这些不同才引导我们去探索、去证实。
最后一节课,我们提前到教室,自己设计元旦贺卡送给了每一位为我们授课的老师,还参观了电离层与流星探测雷达观测站和曹老师的实验基地,并且在曹老师的实验基地邀请了其他四位主导师举办了晚宴。
一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非常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让我们了解到很多有用、实用的知识,也很高兴在沫若学院理工卓越班遇到的可爱的大家,我们下期见!
教坛名师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在教坛名师班为期九周的学习已经结束,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收获颇多,感悟颇深。在罗明礼老师的《审辩性思维》和任志萍老师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堂中,我深刻体会到批判性思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剧变时代的必备技能,是区分引领者和追随者的关键能力,在这两门课程中,我明白了以下道理: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跨学科思维,多问为什么,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要被别人左右,不能人云亦云,在各项活动中,一定要做第一个发言者,完整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更让我对“何为优秀老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会模糊,守望美好”“优秀的老师要用有限的能力调动学生无限潜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渴望”“希望遇到怎样的老师,就做那样的老师”“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几个观点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更加明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这一学期学习的结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我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负韶华!
艺术精英班
本学期课程已经落幕,在这一学期当中,所有的课程都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师生的平等,更多的是进行交流和讨论。
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每一节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多样,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台词课程,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剧本,认真的进行研读,了解故事内容。虽然是采用网课形式,但刘老师治学严谨,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大家对于这一类的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和学习。
本学期结束的时候,向老师组织大家进行期末分享会,同学们全员到场,分小组推选出六位同学,分别从山水画、瓷器、电影、动物标本、新疆民歌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艺术鉴赏。每一位分享的同学都精心准备,尽自己所能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到分享中,这种形式的分享会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提供了舞台。整个学期下来我们在沫若学院学习到很多专业之外的知识,沫若学院的课程是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有不同于老师的声音,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收获满满,为2020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