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业提升和未来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英语 (模块化课程) |
英语 (模块化课程) |
英语 (模块化课程) |
英语 (模块化课程) |
文字·文学·文化·文明 (模块化课程) |
历史·社会·经济·政治 (模块化课程) |
人类·自然·科技 (模块化课程) |
管理·领导·引领 (模块化课程) |
经典悦读导学 (模块化课程) |
综合素养 (模块化课程) |
学术类写作 (模块化课程) |
学生自荐课程 |
博雅讲堂 |
博雅讲堂 |
博雅讲堂 |
博雅讲堂 |
读书报告 |
项目化教学 |
研修活动 |
项目化教学 |
注:
1、每周两次课,每次课90分钟,即两节课;
2、除所上课程的老师外,希望所有老师上课时都贯穿对两种思维、两种能力的训练;
3、所开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4、学生所选课程可以冲抵原专业学分。
三、教师类型及任务
(一)校内主讲老师:
由本校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且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博士或副教授、教授担任。1、主讲本门课程;2、建议聘请外聘教授并协助其上课。
(二)校内辅讲老师:
原则上由本校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副教授、教授职称的老师担任。1、与校内主讲老师共同商定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2、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三)校内指导教师:
由本校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博士或副教授、教授担任,每人限指导2名学生。1、指导学生专业课学习、每学期至少指导阅读一本经典著作并对其读书报告做出评价(读书报告及评语需上交至沫若学院);2、协助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和实现路径;3、随时解答学生其他问题。
(四)外聘教授:
由双一流高校拥有话语权的博导担任;1、开阔学生视野,2、为学生考研奠定前期基础。
注:
1、主讲老师开课前三个月与班导师组组长商定外聘教授,交由沫若学院导师专家团队、教指委商定后,开课前两个月报学校备案;
2、指导教师在第三学期中期由学生、班导师组长、导师专家团队共同商定,经教指委审核通过后报学校备案,学生的读书报告和老师的评价为选择指导教师的参考因素之一。
四、选拔方式
(一)报名条件:
1、大一专业课成绩在同专业同年级排名前20%;
2、个人学业规划与本培养目标一致。
(二)内容:
由笔试、面试两部分构成。
(三)笔试:
1、英语考试:按照升学考试方式进行;
2、综合素养:采用“选择题 + 现场作文”。
(四)面试:
1、现场抽签,限时演讲;
2、导师提问,学生答辩。
(五)程序:
1、笔试总成绩排名前30-35的学生进入面试环节;
2、按照笔试、面试成绩7:3的标准选择20个学生。